“每天接触的口罩、购物袋、湿巾,竟然都含同一种材料?” 近年来,随着无纺布制品在生活中的普及,关于其“是否含有毒物质”的讨论愈发热烈。有人担心其化学成分危害健康,也有人质疑生产过程污染环境。那么,这种广泛应用于医疗、家居、工业领域的材料,究竟是怎样的存在?
无纺布(Nonwoven Fabric)的“无纺”特性,决定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纺织物。其制作过程跳过纺纱织布环节,直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纤维粘合。常见的原材料包括:
聚丙烯和聚酯纤维作为石油基材料,本身化学性质稳定,常温下不会释放有害物质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将其列为第3类致癌物(即“尚未发现对人类致癌”)。而粘胶纤维作为再生纤维素,安全性更接近棉花。 但需注意:劣质回收料可能含有重金属或塑化剂残留。2021年央视曾曝光部分劣质无纺布购物袋铅含量超标3倍。
为赋予无纺布抗菌、阻燃等功能,部分产品会添加:
三氯生(抗菌剂):过量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;
溴系阻燃剂:长期接触或影响神经系统;
荧光增白剂:可能引发皮肤过敏。 欧盟REACH法规已对上述物质设定严格限量,符合标准的正规产品风险极低。
聚丙烯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,但不完全燃烧时可能产生微量一氧化碳及烃类化合物。二噁英的生成需含氯物质参与,而PP本身不含氯元素,因此该说法缺乏科学依据。
检测项目 | 国家标准(GB/T 32610-2016) | 市场抽检合格率(2023年) |
---|---|---|
甲醛含量 | ≤20mg/kg | 98.7% |
可迁移荧光物质 | 不得检出 | 95.2% |
重金属(铅) | ≤90mg/kg | 97.5% |
数据显示,正规品牌无纺布制品的安全性有充分保障。消费者需警惕的是:
通过科学解析可以发现,无纺布本身并非“毒源”,其安全性取决于原料品质与生产工艺。消费者只需选择合规产品,并避免高温焚烧等不当处理方式,即可安心享受这种现代材料带来的便利。
返回顶部